
清泉谈留学——上篇
清泉谈留学(一)切莫盲目跟风!
在低学历出国留学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盲目跟风。他们连自己需要什么都没有搞清楚,更不清楚留学能给自己造成怎样的后果,出去的理由简单的令人匪夷所思,比如:单位同事的小孩多数留学去了;某某某人都把孩子送出去留学了(言下之意:我还不如他?);班上的同学都出国留学(言下之意:我不出去多没面子),说白了:要面子,虚荣心作怪!
更有一些无良留学中介公司,丝毫不对学生现状进行客观评估,随意夸大留学益处,故意隐晦留学风险,目的只为获取招生利益,一旦学生在海外升学或就业遇到阻碍,便一股脑把责任往外推。诸如:该生贪玩,成绩底子薄,学习不上进;家长督促不够,与学校缺乏沟通等等。试问留学中介:该生底子薄,学习行为习惯不好你怎么不早问?出国前为什么不警醒家长?再问留学中介:有几个家长外文能够达到与留学生老师沟通的水平?远隔重洋,你让家长如何督促,如何耳提面授?
清泉谈留学(二) 为什么有这多人选择留学?
我从事留学生服务工作近20年,见多了新人笑旧人哭,心中不免生出些许感慨,在此道来,说与准备将子女送去留学的家长和有意出国留学的青年。或许我的观点不被个别人认可,但语出真心,欢迎诚意探讨,如果不经意之间说到了某些人的痛处,也纯属巧合,并非刻意为之。见谅!
留学,古今中外皆有之,公费自费免费各不同,我说的主要是自费到国外去获得高等教育学历的中学生。这部分学生到底有多少,只能在百度上搜一搜,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我相信每年至少30万。壮哉,堪称留学大军。
为什么有这多人选择留学?
张三鼻子出血,便抬头仰空,路人李四、王二、周五出于好奇也都驻足仰望。直到张三用餐巾纸堵住鼻孔,见围了许多人,便问大家看什么,答案竟然与自己流鼻血无关。直到有一天,传出彼时彼地出现了海市蜃楼,那个看到海市蜃楼的人随即鼻口穿血。张三被惊呆了!
说个小故事与留学有关系吗?有。假如你问那些没有留学经历或对留学知之不多的人,“为什么有这多人选择留学?”他们往往用肯定的语气说出诸如此类的理由:外国的学校好;外国钱多好挣人不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假如你去问问那些学成归来和中途辍学的留学生,答案可就花样百出了。
清泉谈留学(三)缤纷留学,万千选择
家长和学生一旦决定走向留学,选择就成为出发前使用频率最高的热词。英美加澳,理工农商,一方面考虑留学目的地国家的教育水平(学历含金量),对待中国学生的留学政策,今后的就业移民;另一方面考虑留学花费,做好应对各种突发变故的准备,甚至连退路都在心里留下了。选择的艰难和艰难的选择确是众多学生和家长此时此刻典型的心里写照,权衡利弊,斟酌损益,在比较中选择,在选择中比较,概括为一个字:累。如果家长和子女沟通不畅,那问题就复杂了。有没有什么攻略可以解决?有。
合适的选择是最好的选择
以自己最好的成绩达到了学校录取分数的底线,以自己的正常学习通过了学校的毕业考试,有点紧张但不累,没有因为学习耽误了相应年龄段应有的快乐,所学知识和技能一生受用,多年后回想起来无怨无悔,这就是我心目中最好的选择,当然,不排除由于个人原因出现高分低投,这就不在本话题范围之内。学校固然有长短之论,学生成绩也有优劣之分,好学校要好成绩才能进,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择校首要是从学校的录取标准和自身的成绩状况考虑。
清泉谈留学(四)留学归根结底为出路
出去上学的人群中高中生最多。稍微有点社会生活常识的人都知道,高中文凭在就业压力巨大的当下实在尴尬,一份体面的工作与之无缘,更不用说公务员的事,连参加选拔的资格都没有。既然在江湖中安身立命都成问题,那就只能继续学习暂不出师。到哪里去求一张高等教育的护身符呢?高考啊!问题是考不过怎么办?考不好得不到心仪的高校或专业怎么办?这是关乎表里的事情,一面是孩子的出路,一面是家长的脸面。问题从一个考生传染到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最终成为社会问题,越思越想越可怕。医生诊断:高考综合症,治疗方法:留学去,只是费用比较昂贵。都是独生子女,有钱不花在他或她身上还舍给别人不成。
清泉谈留学(五)留学确实是一条出路
绕过高考这只拦路虎,留学之路似乎是一片坦途。可选的学校和专业多了,学生的弹性空间变大,大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感觉(因为国外高等教育的人均拥有量比国内高,换句话说,上大学相对容易);就业的机会多了且生活质量相对更好(个中原因多多,就不在这个话题中展开了),所以,就有了许多乐不思蜀的海外华人;即使留学未达初心,只要把语言学好了也是收获,开放的中国和逐渐一体化的全球经济离不开语言的沟通。然而,这一切都是有前提和底线的,前提是选对了留学方向,底线是获得了真才实学。
清泉谈留学(六)好学校都是有标准的,不是你想选都能选!
以高考为例,用高考这把尺子来量一量普通高中。在中国,一所普通高中在高考中能有20%以上的学生达到本二及本二以上录取分数线,这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好高中了。以教育大省江苏,人文荟萃之地南京为例,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以后,大约有50%的学生进入普通高中,这其中还有相当数量学生进不了好高中(南京的家长认为四星级高中可谓好高中),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从小学一年级算起,南京的学生之后能够顺利升入本二及本二以上大学的比例不足10%。
这个标准很重要,所以要说三遍以上!
中国本二意味着什么?
高考成绩达到本二,意味着该生将来拥有较好的再深造和就业机会,前途光明,努力一点可以考研究生,勤快一点可以找到一份好与一般的职业,人生从此有了较好的起步平台。本二以上基本上是公办高校,学费只有民办高校的一半不到,同样是高等教育学历,本二以上社会认可度要高得多,他们毕竟是经过十进五,五进二胜出的,更何况是其中的211、985之类名校,那都不是百里挑一,而是千里万里挑一的优等生。所谓人才,天之骄子都是指着本二以上的好学生说的。
清泉谈留学(七)国外的优质高校门槛并不低
外国的好大学一样是需要好成绩才可以录取的,无论是英国的GCE“A”、美国的SAT、澳洲的VCE,这些洋高考都是为了挑选学生而设置,考试科目主要是数理化+语言。经历过中外高考的人普遍有一个直感,洋高考数理化考卷难度系数较低,洋高考容易,外国大学好考,这是一种错觉,学校是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学生而不是依据考卷难度系数录取学生,换句话说,挑选学生的规则是矮子里面拔将军。如果说高考成绩进不了本二,这个成绩换算成洋高考成绩依然进不了国外的优质高校。更何况洋高考的卷面全是外文问答,对非母语的考生来说,语言这一关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精力,对于高考英文单科成绩达不到本二均分线的学生来说,要想通过语言都是一件难事。
国外的优质大学同样把高考本二线作为挑选学生的一条界限。有国外高校认同中国的高考成绩,对本二以上分数的学生通过语言考试合格后直接录取进入大学本科段学习,而不再测试考生的文化课。中国本二以上大学毕业的本科生,申请报考国外优质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学历认证申请资料通过率极高,211、985高校的本科生出国留学硕士研究生成功率极高。近年,欧美国家对本科毕业的留学生抬高就业门槛,只有少部分本科学历的留学生获得就业机会,而硕士研究生学历的留学生绝大部分都能获得就业机会。
我认为,许多家长选择在国内完成大学本科,然后去国外读硕士研究生,这是一条走起来顺畅、安全、经济的好路子。当然,这是针对成绩优秀,在国内在升学考试中一直能够保持在前10%的学生来说的。成绩不够优秀则另当别论。